11月5日,2025北京国际青年创新发展论坛怀柔区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和传感器平行论坛在怀柔科学城成功举办。在北京市人才工作局的指导下,本次论坛由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怀柔区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主办,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多场低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怀柔区有关领导出席活动。
本次论坛首次采用市区联合主办模式,以“仪路同行 智引未来”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科学仪器与传感产业前沿,共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共促青年才智与区域发展精准对接。本次论坛汇聚百余名科学仪器和传感器领域海外青年人才和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师生代表,区内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领域科研院所、企业代表,共同为怀柔区高端仪器产业发展注入产学研协同发展动能。
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虎翼雄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正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期,北京正加快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广泛集聚全球智力资源、产业资源、人才资源。怀柔科学城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支撑,在高端仪器产业领域具备显著优势。本次论坛是推动“科学中心+科学城”深度融合,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海学中心将持续支持怀柔人才事业发展,着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助力人才在北京安心工作、舒心生活、顺心发展。
怀柔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敏华在致辞中指出,怀柔科学城目前已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最完善、全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最密集的区域之一,集聚两院院士86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39人,在怀科研人员达到2.6万人。通过发布“雁栖青创无忧十条”等人才政策,怀柔正着力打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富有活力的青年发展型城市,诚挚邀请青年人才加入“百年科学城”建设的宏伟事业,携手书写国际一流的战略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崭新篇章。
论坛期间,怀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崔元甲作题为“锚定国之重器 汇聚战略科技力量”专题报告,介绍怀柔科学城建设及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发展情况。怀柔科学城管委会成果转化与创新协调处处长杨惠芬,区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区人才发展促进中心主任修潇分别就怀柔科学城仪器产业发展举措及“雁栖青创无忧十条”进行全面解读,并为青年人才代表颁发“雁栖卡”,通过政策“组合拳”,打造科学仪器传感器产业“强磁场”和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逐梦地”。
专题报告环节,多场科技、信而泰科技、中科艾科米科技等知名企业分别围绕“尽精微方能致广大:突破极端环境下的纳米级控制技术”“新质通信测试先行:面向智算网络的先进测试技术”和“原子级生长与表征:实现物质科学高端仪器装备自主可控”等主题作专题报告,并发布企业人才需求清单,全方位展示了怀柔科学城科技型企业在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和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向全球人才发出了“怀柔邀请”。
论坛仪式上,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与怀柔科学城公司共同签署了《联系北京·全球创新服务网络创新要素集聚区共建合作备忘录》。联系北京·全球创新服务网络(Contact Beijing-Global Network for Innovation Services,简称GNIS)是在北京市人才工作局指导下,由北京海外学人中心联合国内外多家合作机构共同发起构建的国际人才交流服务平台。现已成为全球创新资源汇聚北京和北京创新资源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将在拓展全球联系渠道、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开展海外宣传推广、培育创新服务生态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携手共建开放、协同的国际化创新生态。
当天下午,与会嘉宾实地考察了怀柔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创造中心、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怀柔园区、城市客厅A地块及有色金属科创园等点位,深入了解怀柔科学城装置设施平台建设运行、科研攻关、人才集聚、产学研协同发展等情况。多名青年人才对怀柔科学城建设成效表示赞赏,并表达了进一步合作交流、落地发展的意愿。
当前,怀柔科学城依托科技设施平台集聚的独特优势,着力打造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沃土,推动“怀柔仪器和传感器”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光电、低温、真空、电镜、质谱等细分领域集聚了超350家优质企业,系统布局一批中试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全面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融合发展的高端科学仪器装备产业集聚区。在此基础上,怀柔区聚焦青年人才需求,持续优化科研配套支持、人才住房保障、交流合作载体,构建“高品质、低成本、懂人才、优服务、有温度”的人才生态,营造近悦远来、宜居宜业的一流发展环境,为产业创新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未来,怀柔区将持续深化青年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加快推动高端科学仪器装备与传感器产业创新突破,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贡献“怀柔力量”。